研究分析铜矿的选矿技术进展
2022-06-12 作者: 147小编
一、铜矿物的分布及赋存特征
铜矿物总计有200余种,自然界中常见的铜矿物大致有15种左右,主要有:自然铜、辉铜矿、铜蓝、斑铜矿、黄铜矿、黝铜矿、砷黝铜矿、赤铜矿、黑铜矿、蓝铜矿、孔雀石、硅孔雀石、胆矾、水胆矾、氯铜矿。在世界上有工业价值的铜矿石产量中,有80%的铜矿物是属于硫化物,其中大部分是辉铜矿,其他的为黄铜矿、斑铜矿、黝铜矿和蓝铜矿,自然铜仅占10%,其余5%为氧化物。我国铜矿床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(1)斑岩型铜矿床。主要矿物为辉铜矿和黄铜矿,其含铜品位为1%~1.5%,伴生矿物为黄铁矿、闪锌矿、辉钼矿、铜-镍综合矿石及金。我国的山西铜矿峪、江西德兴、河北小寺沟等地均有分布。
(2)层状铜矿床。主要矿物有黄铜矿、斑铜矿、辉铜矿、孔雀石、蓝铜矿、硅孔雀石,并见稀少的黝铜矿,共生矿物主要有方铅矿、闪锌矿、黄铁矿、褐铁矿、赤铁矿、方解石、石英、重晶石等。
(3)黄铁矿型铜矿床。矿石以黄铁矿为主,占总量的95%以上,其中尚有黄铜矿、伴生有闪锌矿。另外含有金、银、铅、硒等共生元素,脉石矿物为绢云母、绿泥石、石英等。
(4)夕卡岩型铜矿床。主要由铁帽、孔雀石、黄铜矿所组成,其下部常有次生富集带,由致密辉铜矿、烟灰状辉铜矿所组成。此类矿床在我国分布较广,如安徽铜陵、湖北大冶、吉林天宝山、辽宁华铜、河北寿王坟等。
(5)脉状铜矿床。矿石中主要矿物有黄铜矿、黄铁矿、其次为闪锌矿、方铅矿、黝铜矿、磁黄铁矿、斑铜矿、辉铜矿等,脉石以石英、方解石、重晶石为主,其次有菱铁矿、绢云母、绿泥石、菱锰矿等。此外还有砂岩型铜矿床和铜镍硫化矿床以及安山玄武岩铜矿床。
在世界已探明的各类铜矿的总储量中,斑岩铜矿占60%以上,砂岩铜矿占25%~26%,含铜黄铁矿占5%以上,其他类型铜矿占10%以下。我国铜矿资源分布广泛,在已查明的矿产地除天津以外的所有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。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,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51.84%,其中安徽、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0%。铜的主要消费地则在华东和华南地区,二者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70%。我国现有铜矿资源保有储量 1915万t,基础储量3042万t,资源量3177万t,总量6218万t,在世界上排名第7位,国内主要的大型铜矿有江西德兴铜矿,云南易门矿物局,山西中条山,安徽铜陵,湖北铜绿山及封山铜矿等,共占到全国总资源的65.2%。
从已探明铜的储量来看,我国可利用的高品位矿石数量相对较少,虽然我国铜矿储量在世界上排第7位,但人均占有量却较低。这就从源头上制约了我国铜行业发展。由于受到铜资源的限制,铜矿的产能增长明显放缓,中国铜消耗量在2002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,精铜的产量2004年仅有 206万t,比2003年增长了13.3%,而进口的精铜达到288万t,增长了7.8%。因此加强铜矿资源的选别技术研究与探讨,对铜矿资源的深化利用与保护意义重大。
二、铜矿的加工技术
1、硫化铜矿石浮选新工艺
对于硫化铜矿石的处理,国内大多采用单一浮选法,其中以优先浮选和混合-优先浮选流程为主,等可浮流程也较为常见。对于难选矿石则多通过泥- 砂分选、阶段磨矿、阶段选别等复杂流程实现有效分选。此外,某些极难选硫化铜矿还需采用焙烧-浮选及浸出-浮选等联合选矿工艺。近年来,在硫化铜矿的浮选工艺研究中,低品位、复杂难选硫化铜矿的浮选回收逐渐成为研究重点。
以某低品位硫化铜矿石为分选对象,对其开展了系统的铜硫分离试验研究。通过使用高效捕收剂LP-01,采用分步优先浮选和中矿再磨再选的工艺流程,实现了铜硫的低碱、高效分离,获得了铜品位为18.43%、选矿回收率为87.54%的铜精矿,分选指标较为理想。
2、氧化铜矿石处理技术研究进展
我国的氧化铜矿石大多具有品位较低及矿物嵌布复杂的特点,因此氧化铜矿石的分选往往较为困难。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,在低品位氧化铜矿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氧化铜矿的处理方法大体可分为浮选法和化学选矿法两大类。
2.1氧化铜矿石浮选工艺
我国选矿研究者对氧化铜矿浮选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,并提出了多种浮选方法,其中包括硫化浮选法、脂肪酸浮选法、乳浊液浮选法以及螯合剂 -性油浮选法等。目前,我国氧化铜矿的浮选以硫化浮选法为主,其它方法为辅。采用碳酸钠为矿浆pH调整剂、丁基黄药为捕收剂、2#油为起泡剂,矿石经过一次粗选和两次扫选,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6.25%、回收率为78.08%的浮选技术指标,与选矿厂生产流程相比,铜回收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。
2.2氧化铜矿石化学选矿工艺
对于某些结构和组成极为复杂的氧化铜矿石,通过浮选难以实现铜的合理有效回收,通常采用化学选矿的方法处理。近年来,化学选矿成为氧化铜矿选矿的研究热点,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3、铜矿石浮选新药剂研究进展
铜矿石的浮选技术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浮选药剂性能,因此铜矿石浮选药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,针对捕收剂、抑制剂以及活化剂的研制与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。
3.1捕收剂,采用新型捕收剂AP对新疆某斑岩型铜矿石进行浮选,通过一段粗选、两段扫选、粗精矿再磨以及三段精选,最终取得铜品位为 24.41%、回收率为90.04%的铜精矿,这表明捕收剂AP对于提高斑岩型铜矿石的浮选技术指标是极为有效的。江铜FH为江铜选矿药剂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铜矿物强效捕收剂,将其用于山西某铜矿的浮选生产实践,此药剂对铜和银的回收效果优于原捕收剂MB,铜和银的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.13%、 2.73%,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获得提高。OK2033是针对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的氧化铜矿石开发的新型捕收剂。探讨了OK2033对我国氧化铜矿的捕收效果及其对矿石性质的适应性。研究发现,将此药剂用于吉林某氧化铜矿石的浮选,作用效果好于羟肟酸,粗选回收率比采用羟肟酸时高1.5%以上,同时铜粗精矿品位也有所提高。研究了以酯105作为捕收剂时酒钢桦树沟铜矿石的浮选效果,并与丁黄药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。结果表明,采用相同的浮选流程,酯105 所获铜精矿品位为22.51%,比采用丁黄药时的铜精矿品位高出3.72个百分点,而且使用酯105还具有药剂制度简单、药剂成本低、尾矿水水质好等优点。